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形成的诸特点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语言的民族性、时代性、流派性,以及个性化和语体化等元素。语言,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情感的宣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包括大量的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等,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
习近平同志非常善于用非常朴实的语言来表达非常深刻的思想。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让大家爱听、愿听,往往觉得很解渴、很感奋,许多观点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他引用的经典名言,既有很强的感染力,又有非常的穿透力。
习近平同志稳重又有风度,讲话语速缓和,但回答尖锐问题又很机智有力。本文从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几首毛泽东的诗词看毛泽东诗词的民族和时代精神,并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一、“雄关漫道真如铁”
2012年11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 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出自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一体,水乳交融,其独特之处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感情对比强烈,充分反映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指挥若定的气魄。
首句的“西风烈”,慷慨悲壮,英雄落寞之情直上云霄,让人读来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不禁耸然动容,陡添悲壮。第二句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景致凄婉悠长,“霜晨月”三字又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晓月寒霜图。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远近唱和。“裂”、“碎”、“咽”,写尽英雄苍凉之气,将红军铁血征战娄山关的慷慨悲壮书写无遗。同时也寄寓着词人作为感受主体的主观感情。因为这次行军,是未能实现渡江部署之后的一次退却,所以作为指挥者的词人,心境自然低沉。
关于这首词,作者自注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抒发战斗结束之后的感情。“漫道”即“慢道”。它是“莫道”的音转,是“不要说”的意思。“从头”为重新、再次之意。这两句是说:“不要说这娄山关隘真像铁板一样难以攻破,如今红军力克守敌,迈开脚步,重新越过了它。这是战斗胜利之后的豪迈之情的抒发。“漫道”二字,表现了作者革命英雄主义气魄。“从头越”三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凝结了伟人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超越过去遭遇的失利,正视现实处境,从头做起,树立获胜信心。最后两句为我们展示的画面更令人荡气回肠,伟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祖国江山之壮丽,只见青山如海,夕阳如血,画卷之美展现了苍凉沉雄的大写意境界。在字里行间,不仅歌颂了红军的顽强意志,抒写出人民的胜利信心;而且对敌人的鄙夷与蔑视,也溢于言表。叠唱过“从头越”以下二短句,写面向雄关,昂首遥望,无边青山,峰峦起伏,像大海的波涛一般;一轮落日,垂挂西天,发出鲜红的血般光芒。气象阔大而雄浑,神韵隽永而悠远。这正是视险如夷,无坚不摧的红军将士的胸臆。
这首词所传递给我们的是:当面对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应该正视过去的失败,查找自身的不足,调整懈怠的心态,振奋革命的精神,不落寞、不绝望、不抱怨,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从头再来!只要具有顽强勇猛的豪迈气魄,具备无坚不摧的战斗雄姿,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这正是习近平同志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传达的震撼心魄的号召和历史之鉴。
二、“人间正道是沧桑”
同是在当天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同志强调,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毛泽东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哲理。全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叙议结合,活用典故。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道,即规律;常道,即永恒不变的规律。人间正道,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沧桑为运动变化之义。全句是说人类社会历史是按着一定规律不断地运动变化,革命者掌握了并依照着这规律,就应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这后四句诗还是向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提出的南京解放后的战略指导思想,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了我们党的世界观和历史使命,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与信心。革命决不能止于解放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用诗的语言向全军下达了继续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召人民解放军要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敢于抵抗的敌人,把解放的红旗插遍祖国四面八方。如果说全诗有一种“群山朝岳”、“百川归海”的气势的话,“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七个字,便是全诗的“岳”与“海”,是力度最强、思想境界最高、感情最为豪迈的点睛之笔。这里用以比喻人类社会革命性的变革与进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新生代替腐朽、先进取代落后。
习近平同志在一气呵成、娓娓道来的演说中,坚毅地向世人昭示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2013年1月1日,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展望未来,感到非常高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造福人民的美好事业,也是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智慧和力量的艰辛事业。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键是要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的强大力量,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辉煌成就已载入民族史册,美好未来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创造。
这里,习近平同志引用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写下的词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这几句词,引自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东方欲晓”,通俗地说,它预示了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面。“莫道君行早”,发现了真理不以先行者自居,改变危难的责任重,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踏遍青山人未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斗,永不言败,永不服老。“风景这边独好”,在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后可以领略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色,只有勇于追求,坚持不懈,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这些都是语意双关的创作手法。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对“踏遍青山人未老”句写了一条批注:“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这首词是对“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射指责,和对危急形势的深沉思考。同时,从“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诗句,透露了作者坚定的革命精神和他对挽救危局、引导革命走向胜利的强烈自信。这首词记叙了会昌登山这件事,在叙述中结合着写景。例如开头记述动身的时间是清晨,而同时也就描写了晨景。接着叙述登山的经过,同时也是描写所见的景象。但是这些叙述描写都不是单纯的叙述和描写,其中寄寓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内涵。
这首词意境开阔,含蓄而自然,从大处落笔,写登上会昌山巅远眺,一片雄伟气象展现于眼前,表现出了革命者的伟大气魄,但又不是直白表露,而是通过整首词多方面的叙述和描写,把充溢着无比浓烈的激情含蓄地表现出来,写得自然而深刻。
毛泽东站在高高的山岭之上,思绪万千,仿佛又回到了峥嵘岁月的橘子洲头,携同窗好友,畅游湘江,岳麓山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境……一会儿神思又跃到了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为了挽救革命,毅然发动秋收起义,率领工农红军辗转南北,踏遍万水千山,到处播撒革命火种,历经千难万险,创建了规模空前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回首往昔,心潮澎湃,毛泽东记起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和爱国诗人陆游“行遍天涯真老矣”的感慨佳句,看到广大红军战士,为求解放饱经血与火的洗礼。虽然脚踏险山恶水,士气依然旺盛;虽饱经风霜,斗志弥坚,风采犹存。诗人顿感革命者只要斗志昂扬,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依然光明;有广大工农红军的支持,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事业一定能成功。
毛泽东写下的这首词,反映出无论处在怎样的逆境中,诗人政治家和政治家诗人总是恢恢有余,从容不迫,抱定坚强的胜利信心和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浮想如今神州全面深化改革大业,依然需要全国民众的支持。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要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笔者在学习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中,还发现多次引用“众志成城”、“只争朝夕”等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习近平同志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还着重指出,如果任“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那就有可能发生毛泽东同志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别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同志引用毛泽东的这些诗句、名言有着的其深刻的时代内涵和理念的追寻。
2013 年10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还引用毛泽东同志曾在莫斯科深情寄语留学人员的殷殷话语:“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习近平同志说,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方针。历史不会忘记,面对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困难局面,一大批留学人员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怀抱,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顽强拼搏,为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艺术作品,尤其是带有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的诗词作品,一般读者可以不管作品所涵括的作者、引者的原来的用意,只须把它视为作者、引者提供的一部“乐谱”,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领悟,进行独创性地“演奏”,使之成为美妙的乐章。
习近平同志在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引用的毛泽东诗词、名句,可以使我们提升思想境界,磨砺品质意志,陶冶精神情操,从而给我们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因为,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结晶。毛泽东博大精深的思想,包括精辟的理论、崇高的理想、深邃的人生哲理等等,都在他创作的诗词中得到了生动的艺术表现。
因为,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史诗。它谱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勾画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咏唱了英雄时代的英雄业绩,跳动着时代的脉搏,闪耀着历史的光辉,唤起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因为,毛泽东诗词蕴含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展现的是崇高的革命精神,豪迈的民族气魄,它传递的是生生不熄的民族和时代精神的火炬。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