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发展,民企当自强。壮大民企力量,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看待招商项目“圈地不落地”现象?在3月4日举行的2014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民营的力量》主题采访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市市长王秉清和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谢强分别就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部分问题与媒体对话。
在回答现场记者关于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扮演什么样角色的提问时,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市长王秉清认为,政府应当提供保姆式的服务,保安式的管理。在他看来,当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或者是说有的时候思想不够解放。“一个项目来了,民营经济投的时候,程序审查就特别严格。生怕哪一个环节出什么问题,个人有说不清的地方。”他认为,这类现象必须予以重视。并介绍了遵义市针对民企办事审批环节中可能遭遇的办事效率低下和“吃拿卡要”等现象,推出的“三晒两评议”对策。“三晒”即晒权利清单,服务态度和审批事件。“两评议”就是下评上,上评下以及规定时间内的服务效率评议。“好不容易引入的项目,不能让它们卡这个科长手上,或者是某一个环节上。软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要。”
王秉清还表示,遵义市将全面清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些政策限制和障碍,只要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所有的行业领域,社会领域,完全进入,包括城市基础设施,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完全民营化,这是没问题的。向其他的投资领域是放开的,也向民营经济放开。非禁即入
在全国人大代表 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谢强看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中关村科技企业园落地贵阳,大数据发展战略的实施和5个100工程的开展等,贵州民营企业有了飞速发展的条件。他表示,围绕作风整顿、行政简政放权、政府部门评议等多反面,贵州正大力深化推进行政改革,“加强对效能的提升和行政审批的简政放权,可能会有利于我们项目的落地,这样会很有效。不能因为这个市长调走了,或者是那个县委书记不在了,这个项目如何进行就成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