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时政视点 > 正文

2013年,全省引进省外到位资金超过5000亿元

【来源:来源:贵州日报 | 发布日期:2014-01-27 】

2013年,全省引进省外到位资金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形成固定资产投资3832亿元,约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7%

引资规模快速增长投资环境极大改善

已投入使用的贵阳西部化工电子交易平台

新闻提示

2013年省投资促进局提供一组数据显示:全省引进省外境内项目2325个,新增到位资金5000亿元以上,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3249个,新投产项目1752个,全省招商引资项目总计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分别为31.8%、85.2%、36.2%,比上年度末提高6.6、11.2和21.7百分点,全省投资促进工作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4年全省投资促进工作主要目标是:引进省外到位资金60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5%。

围绕这一目标,我省将实施创新招商引资工作行动计划,从招商引资规划、重点产业招商计划、招商引资方式、招商项目编制、项目评估、项目签约管理、项目统计、数据发布、项目落地协调服务、项目奖励、项目退出等方面加强对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管理,进一步改革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改革创新招商项目评价和储备机制、改革完善招商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协调机制、改革完善投资环境评价和优化机制,为全省做大经济总量和优化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东西南北四面出击推动重大项目引进

2013年,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把扩大开放、加强招商引资作为关键一招,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北上京华、南下粤港、东出苏沪、西到川渝,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学习交流活动,全年省、市、县三级共开展“万亿招商项目千次对接活动”5033次,签订了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重大项目。

全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紧紧抓住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的大好机遇,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九届泛珠大会暨第三届酒博会等重大活动,组织北京、长三角、珠三角、香港、台湾等系列招商,使我省的后发优势进一步得到显现,外来投资者竞相投资贵州,如今,一个“开放、自信、合作、发展”的贵州新形象得到展现。

项目引进质量提升推动结构转型升级

2013年,我省各地重点围绕“5个100”工程、“四个一体化”、“五张名片”、贵安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优势产业和发展平台,新增招商储备项目1033个,储备项目投资29380亿元。在对外推介过程中,改革过去的推介模式,推动实现推介主体、推介方向、推介媒介、邀商平台等四个方面的转变,切实提高招商成功率和命中率。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中,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格局,一、二、三产业到位资金占比分别为3.7%、50.2%、46.1%,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全省到位资金的46.4%。

全省新签约投资项目中,民营资本投资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95%左右,民营资本投资项目的新增到位资金占到新增到位资金总数的85%左右。这表明,招商引资助推我省工业化进程破浪前行,催生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项目落地提速增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招商引资项目“三查三促”活动,通过查资源利用、促项目履约开工投产;查合同执行、促项目按质按量推进;查承诺兑现、促项目健康实施运营,推动1639个省级重大签约项目加快建设。2013年,全省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领导干部带头招商项目全部实现履约,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比上年度末分别提高3.44、23.02和9.1个百分点。通过实行省领导挂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项目常态化管理和全面推行招商项目代办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全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速度加快,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全省固定资产总量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展市县投资环境测评,真实掌握投资方对各地投资环境的满意度,全年投资环境测评满意度为89.32分。制定《贵州省招商引资奖励工作流程》,对打火机研发中心等项目兑现以商招商奖励,调动企业、商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各界的招商积极性。全省上下正在努力把贵州建成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的地区,不断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效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贴心的服务。

围绕产业扶贫开发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省投资促进局围绕产业扶贫开发,通过招商引资将产业扶贫政策与招商引资活动叠加,积极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新模式。组织安顺市、六盘水市、铜仁市、黔西南州赴对口帮扶的青岛市、大连市、苏州市、宁波市开展招商对接、共建产业园区活动,推进了产业帮扶和区域合作,引进了一批扶贫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开拓了渠道。(本报记者袁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