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时政视点 > 正文

借力“两加一推”奋力登高望远

【来源: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发布日期:2013-10-25 】

借力“两加一推”奋力登高望远

—贵阳努力提高全市经济首位度

“经济发展快速,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建设纵深推进”。“十二五”以来,贵阳市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国发2号文件出台等一系列机遇与政策,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总路径,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市经济的首位度,经济增长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1年、2012年贵阳市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700.3亿元,增速达15.9%,两年年平均增长14.9%(其中2011年增长17.1%)。人均GDP达6000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2年达241.2亿元,两年平均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1019.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483亿元,两年平均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83.19亿元,年均增长18.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88元,年均分别增长14.6%、19.2%。

今年前三季度,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65亿元、增长16.5%,增速仍将位列西部省会城市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0.88亿元、增长14.8%;财政总收入420.54亿元、增长1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2.67亿元、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40.48亿元、增长21%;接待游客5363.85万人次、增长31.9%,实现旅游总收入629.18亿元、增长31.1%;至9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为5684.26亿元、4126.62亿元,分别增长31.1%、20.2%,表外融资1792.19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54%。

近年来,贵阳市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服务业规模和贡献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三次产业调整为稳定的“三二一”结构,2012年为4.25:42.19:53.56。在“工业强市”战略下,贵阳市围绕“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的工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六大”产业振兴计划,规模建设十大工业园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329.9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480.23亿元,年均增长22.7%。装备制造业、现代医药、磷煤化工、烟草制品、铝及铝加工、特色食品六大特色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5%。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20.5%。今年上半年全省111个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考评,贵阳市产业园区在全省前10名中占据4席,在全省前30名中有10个园区榜上有名。

围绕“总量翻番、比重过半、结构优化、业态丰富”的发展目标,贵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市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服务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607.8亿元提高到2012年910.7亿元,年均增长14.6%。旅游业迅猛发展,“贵阳避暑季”、“中国温泉季”,城市旅游品牌效应凸显,2012年旅游总收入达993.28亿元,实现由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向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西南旅游服务中心的重大转变。会展业取得重大成效,建成国际生态会展中心,成功承办了四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中国(贵州)酒类博览会、亚洲青年动漫大赛等重大会议和展览,品牌和知名度明显提高,荣获“中国绿色会议城市”称号,为打造“中国夏季会展名城”夯实了基础。一产增加值由2010年的57.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72.28亿元。目前,贵阳市已培育各类龙头企业11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9家。

“十二五”以来,贵阳市将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投资规模明显扩大,投融资体制不断创新,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2010年以来,贵阳市以狠抓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建设项目为突破口,保持投资高位增长。2011-2012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83亿元。围绕国家投向和产业政策,超前做好项目储备,确保项目库总投资在1万亿左右。在贵阳市“十二五”规划中,储备了总投资达8000亿元以上的项目库;2012年,围绕国发2号文的重点,谋划储备了总投资近2.5万亿的805个重大项目。在投融资资金来源方面,由过去的单一财政拨款渠道转变为财政、银行、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的多元资金来源渠道。在投融资方式方面,由过去的财政直接投资形式转变为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企业内部积累等多样化的自由竞争的筹资格局。

与此同时,贵阳市大力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水、电、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均取得了较大成效,城镇化率2012年预计达70%以上。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高。针对对外交通“瓶颈”问题,贵阳着力加快公路、铁路和机场等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方面,兰海高速贵阳市域段、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贵阳至都匀段、环城高速西南段、环城高速南环线已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厦蓉高速清镇至织金段、沪昆高速贵阳西出口公路;启动实施了跨乌江流域连接金沙县的海马大桥和乌江大桥,接壤黔南州瓮安县的棉花渡大桥。铁路方面,加快建设贵广快速铁路、沪昆客运专线,极力推进成贵客运专线乐山至贵阳段、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启动火车北站建设。建成西南最大铁路物流集散地-改貌货运中心。开工建设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联络线、贵阳至开阳铁路、久长至永温铁路、林歹至织金(新店)铁路。机场方面,完成了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年旅客吞吐量可达1550万人次。水运方面,构建“通江达海”乌江航运主通道,已开工建设开阳港区、息烽港区港口水岸线泊位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开阳茶山观渡口、清镇平山渡口等渡口码头。公路场站方面,建成金阳客运站、客运东站,以及修文、息烽、清镇3个县级客运站。城市道路骨架网方面,建成环城高速公路、黔灵山路、甲秀南路、北京西路、北京东路、机场路、水东路等主干道和一批支路,二环路全线贯通,“三环十六射”道路路网形成,交通拥堵情况大为改善。开工建设“一环一射两联线”贵阳市域快速铁路网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期间,贵阳市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低碳城市。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贵阳市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今后将从四个方面着力,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做大经济总量,努力提高全市经济首位度。今年力争全市全年总量完成2100亿元,在全省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26%,进一步提高贵阳市在全省经济的首位度。二是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做好顶层设计,加快编制《贵阳市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贵阳市关于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意见》、《贵阳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五年发展规划》等综合性产业政策和规划,以引领全市“创新驱动”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推进全市现代产业规划和功能布局。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传统服务业的同时,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抓好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入园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三是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抓好“5个100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启动20个示范性城市综合体、加快23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和已开工的10个景区建设、积极推进12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及12个产业园区建设。四是扩大开放水平,提高创新发展动力。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当前特别是要做好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签约项目的落地,全面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年度资金到位率和投产达产率。(王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