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门口少了鲜花,市民广场多了演出,高档餐厅没了公车,普通群众成了主角。”黄金周结束,有人这样总结今年国庆假期的新气象。
的确,节俭、亲民、欢乐,正是今年国庆期间节庆文化主基调。北京天安门广场主花篮使用旧绢花花瓣,江苏淮安取消美食文化节开幕式和晚会;饭店里“光盘行动”在继续,商场中过度包装的节礼滞销……政府部门力倡躬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一种全新的节庆文化新风尚,在上下激荡中渐渐形成。
拼明星、比阔气、讲排场的节庆方式,单调空洞、徒有热闹,正是群众深恶痛绝的面子工程。而公款大吃大喝、送奢侈礼品,更会造成浪费、滋生腐败。刚刚过去的中秋与国庆两节充分证明,狠刹“四风”、厉行节约,节日氛围才会改变、节庆方式才会转型,文明向上的节庆文化才能蔚成风尚。从视频讲座、网上阅览等新媒体活动,到面向大众的文化展览、游艺嘉年华,事实表明,收紧了过节的钱袋子,倒逼着节庆活动向更多样的形式上用功夫、向更丰富的内涵上下力气,凸显出节庆的人文意义与文化意蕴。
舞台高了,群众自然难以登场;场面大了,反而让群众感觉疏离。告别了奢侈豪华,无论是演出还是展览,都会离群众更近一些。大连中山区的“和谐家园”晚会,社区离退休职工唱主角;浙江嘉兴的书画展,让“新居民”、“新农民”共绘中国梦。有了基层的火热、泥土的芬芳,群众喜闻乐见,更愿参与其中。由节俭而亲民,因亲民而欢乐,这样的节日,更祥和、更清新,更有凝聚力、亲和力,有利于发挥节庆振奋民族精神的独特作用。
节前,中宣部等五部门明令叫停各种奢侈庆典、豪华晚会,中央纪委公布了节日期间不正之风的举报电话。节日正是考验党风政风的时候,越是过节,改作风越是不能松了劲、散了神。风清气正、焕然一新的节日,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成果,也是作风改进的生动体现。今年中秋国庆的新风尚也正说明,牢牢把紧四时八节的关口,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节庆文化必然会有一个大的变化,社会风气定能有一个大的改观。
1957年,毛泽东吃了碗肉末挂面过春节;1963年,正出访国外的周恩来给警卫、清洁工挨个拜年,老一辈革命家的风范,值得记取。俭朴的节日、亲民的活动、欢乐的假期……从八项规定到教育实践活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开启了全新的节庆文化风尚。“风成于上,俗化于下”,由节日、假期开始,再延伸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逐渐形成习惯、形成自觉、形成风尚,必然能为实现中国梦的征程,注入更强大的正能量。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11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