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时政视点 > 正文

贵州昂首迈入“县县通高速”时代

【来源: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15-12-30 】

沪昆高速公路贵州境镇宁至胜境关段。张家裕摄

贵州昂首迈入“县县通高速”时代。“十二五”收官之年,贵州交通建设交上一份振奋人心的答卷:截至2015年底,全省88个县市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00公里,形成15个出省通道,与周边5省(区、市)形成两个以上高速公路通道;是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也是全国实现“县县通高速”为数不多的省份之一。

绵延不尽的大山曾让贵州与外界隔离,使贵州发展长期滞后。贵州拔穷根,从根本上讲有两件事,一个是交通,一个是教育。贵州对“路”的渴望,可谓渗入发展的“脊髓”、植根人们的“心神”,“十二五”初期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1507公里。瓶颈不破除,发展难加速。

欲加速,修高速。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坚持把交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举全省之力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年努力,如今大道已出省,黔道不再难。

2015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00公里,提前3年完成“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向东,将打通连接长三角的高速通道;向西,建设通向东盟的国际高速大通道;向南,通过高速通道融入珠三角;向北,实现与古丝绸之路高速连接。贵州与外界的联系将实现“无缝对接”。

凝聚合力,穷省也能办大交通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中心腹地,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5省(区、市)毗邻。全省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明显。但由于陆路交通一直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状态,高速公路比重低,对外没有快速通道,对内没有路网连接,严重影响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基于世世代代贵州人对改变落后面貌的历史期盼和后发赶超的奋斗决心,一届届省委、政府领导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果断作出“交通引领经济”“交通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省之力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贵州在为“公园省”美誉自豪的同时,也深陷于千山万壑所造成的困扰:逢山挖隧道,遇水架高桥,高速公路平均桥隧比高达50%左右,建设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0%左右。另外,贵州还是人均GDP全国靠后的贫困省份。修路最需要钱,然而财政缺钱、修路钱还比别人多,贵州县县通高速是不是“痴人说梦”?

千难万难,真心干事其实就不难!“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对贵州交通的发展从资金、政策、要素保障上给予了倾斜和支持;省委、省政府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挤出资金用于交通建设;再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总之绞尽脑汁想办法。”贵州省交通厅厅长王秉清算了一笔账:2008至2015年,贵州通过省财政、债券、贴息等方式投入高速建设资金共232亿元,地方政府匹配资本金168亿元。这对于年财政收入比较薄弱的贵州而言,确实是“勒紧裤腰带”发展交通。

借助外力,开放创新。这些年,贵州不断创新模式、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优化的投资环境和规模空前的招商活动吸引了中国交建、中国铁建等大型央企,“BOT+EPC”“BOT+EPC+政府补助”等融资建设模式让贵州高速公路突飞猛进。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启动以来,贵州采用“BOT+EPC”“BOT+EPC+政府补助”模式建设高速公路1589公里,吸引社会投资约1770亿元。

据贵州省交通厅统计,“十二五”贵州公路水路交通投资预计达4427亿元,为“十一五”的3.6倍,是历史上投资额最大、增长最快的5年。

攻坚克难,创新让天堑变通途

“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800多年前,宋代诗人赵希迈用寥寥数语道出了贵州交通的艰辛与不易。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在贵州修建高速公路就是逢山挖隧道、遇水架高桥,桥梁、隧道几乎要占一条路的一半左右。

“8年时间贵州建成了桥梁隧道共2553公里,比贵阳到北京的里程还长。”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邱祯国说。

穿行于贵州高速公路之上,桥梁和隧道是一道道壮美的风景,它们见证着贵州高速公路建设的奇迹。毕威高速公路赫章特大桥11号主墩,高195米,它创造了世界上连续钢构桥梁第一高墩的纪录。

坝陵河特大桥雄伟壮观,它是亚洲第一大公路桥,支撑起这座美丽大桥的,是多项在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

水盘高速发耳隧道,是国内已建高速公路瓦斯浓度和穿越煤层数最为罕见的隧道,每一个参建者都在挑战“生命的禁区”。隧道的贯通标志着公路瓦斯隧道在瓦斯治理、揭煤防突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填补了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

贵州交通科技在实践中,攻克了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山区长大桥梁、瓦斯隧道等工程施工难题。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以来,贵州交通运输科技共获得省部级各类奖项17项,公路水路行业获得高奖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提质增效,发展绘就新蓝图

“连峰际天、飞鸟不通”,是过去贵州道路的真实写照;“云端高路,大道出黔”,是今天贵州实现通江达海、助推同步小康的历史见证。

高速发展,需要高速驱动!贵州曾因交通滞后而“欠发达、欠开发”,也因交通的带动而迅速起飞。

据统计,每1亿元高速公路的投资可直接产生1800个就业岗位,仅在贵州“高速公路建设三年会战”期间,就拉动GDP增长1万多亿元,创造了455万个就业岗位。今年贵州前三季度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公路、水运、民航、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持续高位增长。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都保持了20%以上高增长,交通运输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平稳增长。

随着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的实现,贵州省65个贫困县全部通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00公里,其中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速公路里程达4041公里,约占全省的80%。同时,高速公路将覆盖全省规划的5个1000亿元产业园区、10个200亿元产业园区、20个100亿元产业园区以及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弯道取直,高路入云。随着贵州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的实现,“地无三尺平”的山地贵州正在变成一个“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高速公路平原”。与飞速发展的贵州高铁、航空、水运交相辉映,贵州作为西南“交通中枢”的优势日益凸显。

如今,成环联网的高速公路网络,立体便利的综合交通体系已经成为贵州新一轮产业集聚和产业发展的引擎,外界活力要素源源不断汇入,富士康、微软、西门子、阿里巴巴、修正等一批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陆续进驻,贵州在开放创新、八方助力的优良环境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逐步集聚,大数据、大健康等重要产业正在稳步前行。2014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8%,高出全国增长水平(7.4%)3.4个百分点,连续4年居全国前3位。

贵州交通“天亮了”, 贵州“更贵了”,但交通建设与发展永远在路上。据初步规划,“十三五”期间,贵州交通预计投入建设资金5000亿元,到2020年,全省公路网总里程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将突破7000公里,建成环贵州高速公路。未来5年,贵州将大力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文明(廉洁)交通6个重点,加速完善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为支撑、县乡公路为脉络、小康路为基础”的四级公路路网,全力建设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原刊于《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30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