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0时许,来自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学院等高校的19名应届毕业生,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列车,他们到重庆换乘西藏直达专列,整个行程超过50小时,达到拉萨培训后,将分赴西藏各贫困地区进行志愿服务工作。
此次赴西藏志愿服务计划由团省委、省志愿服务联合会、贵州西部计划项目办共同举办。这次,志愿者或将在西藏从事志愿服务一年、两年、三年,或是长期在西藏贫困山区服务。
19名应届毕业生赴藏服务,是继去年我省实施的西部计划第二批志愿者,到达西藏拉萨进行培训后,他们将分赴察雅、洛隆、类乌齐等地,开展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据贵州志愿服务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志愿者们今年刚毕业,分别来自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等省内高校,“由于西藏自然条件比较恶劣,考虑到志愿者们身体素质的具体情况,起初有500名志愿者报名,但经过体检、审核等环节,最终确定19名赴藏计划。”
志愿者们此次赴藏将对西藏各地进行医疗卫生、基层教育、农业、基层社会管理、基层青年工作等5项目,计划试用期为一年,合格者将根据志愿者意愿续签。若志愿者愿意,也可一直在服务地进行志愿服务。(王波)
新闻特写:
赴藏志愿服务是她一生的梦想
在昨天的赴藏志愿者中,有一位来自最北边的女孩,她叫赵蕾,家乡在内蒙古赤峰市。远离家乡来贵州求学4 年后,急盼她毕业回家的父母这一次又失望了。
赵蕾告诉记者,她天生娇气,在家被父母宠着,在校被同学照顾,从没一个人独立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正是因为这样,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父母也希望她不要离家太远,但她却背着父母选择了贵州高校,最后被贵州师范学院录取。
“我快毕业的时候,爸妈就打电话让我回家找工作,在家乡考个公务员,就能长期与他们在一起。”赵蕾说,当她即将赴藏时,
才把到西藏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事告诉父母,尽管父母有诸多不舍,还是答应了她,“能够到西藏从事志愿服务,这是我一生的梦想,如果能够长期在那里工作,我也非常愿意。”
赵蕾表示,自己已经长大,踏入社会就要照顾好自己,同时做好工作,去西藏的目的就是要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如果克服不了,不仅愧对父母,还愧对老师、同学对她的期望。
父母再不舍也支持女儿的选择
在昨天的送别中,女孩谢佳微是幸福的,因为她的父母都来给她送别,而其他志愿者因为父母离得远,无法送别。
谢佳微毕业于贵州大学法学专业,贵阳人,是家里的独女。送别时,父母的泪水止不住往下流。不过,尽管不舍,他们还是让女儿踏上了远离家乡的列车。
“这个周末,没有人陪我们吃饭了,老伴儿怎么办?”谢佳微进入候车室那一刻,倚在老伴身旁的谢琴哽咽不止,因为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做一桌好菜等女儿回家吃饭,女儿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吃到她亲手做的饭菜。
听到这话后,老伴徐长丰也忍不住掉下了泪水。
“我们虽然不舍得她去那么远,但女儿有自己的理想,在校时,她就经常到边远山区支教,无论她作出什么选择,我们都会支持她。”徐长丰说,女儿不在身边确实不习惯,他计划明年这个时候,与妻子安排一次赴藏旅游计划,借机去看望宝贝女儿。
父母的支持给予了谢佳微很大的鼓舞,她说,将用毕业所学,支援贫困山区的孩子,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谢佳微还告诉记者,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她将会选择在西藏工作,到时候也会将父母接过去,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男友赴藏工作女友火车站泪别
与谢佳微一样幸福的,还有另一位志愿者,他的女朋友也到火车站送别。
他叫陈驰,毕节市织金人,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说起赴藏志愿服务工作,他说最舍不得的就是女友池婷。
此时,一边的池婷突然转过身,悄悄擦拭泪水,然后微笑地说:“你放心去吧,我会在学校等你回来!”
听到这句话后,此前还有些不舍的陈驰,终于觉得心里踏实多了。他风趣地说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眼看快到检票时间,陈驰不停催促女友回校,但池婷迟迟不肯离开,当所有志愿者都进入候车室后,她才慢慢离去。
走前还不忘大声叮嘱,让陈驰照顾好自己,西藏温差大记得多穿衣服、感冒了记得吃药、不会做饭就花钱买、不能抽烟、不能喝酒……
来源:黔中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