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理论之窗 > 正文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理研究

【来源: | 发布日期:2012-10-11 】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来源的研究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因而要从学理上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虽然在时空和条件上存在着差异,在解决问题的一些方式及其结论上也有所不同,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贯通的。在基本立场上,二者都坚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本;在基本观点上,二者都主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和全面发展;在基本方法上,二者都强调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和尊重人的价值的统一,注重与时俱进。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和谐,都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也需要从学理上给以明晰、准确的阐述。要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理研究,就必须对这二者的关系作出学理阐述:二者在根本立场和方法上是一致的,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我们党宝贵的思想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当然,二者也有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历史阶段、时代主题、根本任务和解决范式的理解上的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次对中国“历史阶段”作出准确判断(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要求,着力解决中国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与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把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首要“根本任务”,第一次提出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式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与时俱进。由此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成果之间学理关系的研究

如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即“源”的话,那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流”。由此,需要进一步从学理上弄清楚这“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三大理论成果”在历史阶段、时代课题、根本任务、解决范式和理论主题等方面是一致的,都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都着力解决中国发展这一时代主题,都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首要根本任务,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都把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理论主题。

 

“三大理论成果”之间也有区别,主要体现在所面临的历史阶段的特征、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情况、解决重大问题的着力点和理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邓小平理论主要面临的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面临的历史阶段的特征主要是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物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主要解决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因而相对侧重于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基础。因为过去我们往往以唯书唯上思维理解社会主义,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出发看待中国的社会主义,多注重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没有把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看做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根本任务,犯了跨越历史阶段的错误。由此,冲破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并在社会主义观上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突破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面临的历史阶段的新特征和解决重大问题的着力点主要是,在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过程中,各种因素和力量迸发,各种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我国社会既呈现出活力,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当这些因素和力量的作用越来越大的时候,当社会多样化的态势日趋发展的时候,人们就会向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表达各种各样的诉求。如何在多样化的社会发展态势中,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执政背景、执政资源发生了变化的情景下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解决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对侧重于以解决党的执政问题为核心内容的上层建筑。科学发展观所面临的历史阶段的新特征和解决重大问题的着力点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发展实践上。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社会发展的活力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相统一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回答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发展观实质上就是关于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侧重于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统一的整体上构建中国发展新格局。

 

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提,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加以阐述,形成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旗帜统领下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框架,为我们从整体和学理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科学社会主义在形态上是理论、道路和制度的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是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位一体”。这三者是有区别的。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的是“实践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目标的实践路径,因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是路标。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重的是“理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中国发展进步的理论引导,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是方向盘。我们既要反映当代中国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要从本质上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内容逻辑和发展逻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注重的是“制度保障”。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成果最终都应固化下来,成为一种制度,只有形成一种制度,才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才能避免左右摇摆,也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得到有效保障。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表明我们已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进入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的自觉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的规则体系,因而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维护国家和平统一的制度保障。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是保障沿着正确路标和方向行进的规则体系。这一规则体系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以及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十种基本关系”,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构成“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应运用“整体性”的学理分析框架来把握这“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及其内在关系。第一,“三位一体”是一种形成上的整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过程中,其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紧紧缠绕在一起的整体,都是围绕着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判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寻求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效方式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第二,“三位一体”在主题上是一个整体,都是围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从不同侧面展开的。第三,“三位一体”是一种方法上的整体,都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根本的哲学思维方法。第四,“三位一体”是一种逻辑上的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但从历史和逻辑的起点来看,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先。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从书本和伟人言论中产生的,而是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升出来的。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这条道路首先是从“思想路线”、“历史方位”、“首要任务”切入开始探索的。沿着这条道路的起点前行,从理论上加以提升,就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制度上加以固化,就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后来,这三者就变成了相互作用关系,缺一不可。第五,“三位一体”是一种功能上的整体,共同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六,“三位一体”是一种发展上的整体,不仅一方的发展制约着另外两方的发展,而且一方的发展也离不开另外两方的发展。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的研究

我们需要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研究出发,最后落脚到从学理上总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我们应当从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比较中,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中国特色”。简要说就是,对历史方位的判断具有中国特色,它确定中国社会主义依然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解决的问题具有中国特色,它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是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根本任务的社会主义;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中国特色,在政治上,它采取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经济上,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意识形态上,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主旋律、尊重多样化;所走的道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要是关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效方式的道路;体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强调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韩庆祥)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